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银行集中增资并非异事。历史上国有大行经历过三轮较为集中增资,分别是1998年、2004~2008年、2010年。此外还有2012年、2018年、2021年和2023年,交行(601328.SH)、农行(601288.SH)、邮储银行(601658.SH)也单独进行过增资。每一轮增资的前因有所差异,但最终目类似——化解存量风险、满足监管要求、增强银行竞争力。相较历史,本轮国有大行增资有两处不同:目的和背景不同。本轮集中补充资本是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翻翻股票配资,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为应对未来或有挑战做好准备。补充资本方式不同,此次集中补充资本采取定增+特别国债方式。
事件:
3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公告,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形式募集资金,分别不超过1650亿元、1050亿元、1200亿元、1300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中国财政部将向这四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增资。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一、历次国有大行增资背景和目的不同
国有大行增资并不罕见,历史上有过三轮系统性增资,也有过零星银行增资行为。
我国国有大行历史上经历过三轮较为集中的增资,分别是1998年、2004~2008年、2010年。每一次增资均面临不同的背景,以解决当时面临的不同问题。
1998年,增资主要目的是为化解危机过后的不良资产。彼时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过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回落,不良资产率大幅攀升,金融体系脆弱度加深,迫切需要补充资本,以化解存量风险。人大常委会相关批准决议表示补充资本“对于提高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信度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信心,防范金融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2004~2008年,此轮注资更多是服务于股份制改造以增强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差距较大,既有资本充足率低、坏账率高等实力弱的问题,又有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缺陷的问题,此轮注资在增强了国银行资本实力、改善产质量、吸引战略投资者、完成股改、完善治理结构以及最终上市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增资目的在于补充资本充足率应对发展需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信贷大幅扩张,国有大行资本消耗速度加快,资本充足率承压,同年巴塞尔协议Ⅲ也正式提出,我国银行需及时补充资本,以满足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
除三轮集中增资外,2012年、2018年、2021年和2023年交行、农行、邮储银行也单独进行过增资,以提高资本实力,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二、历次国有大行增资的方式也各异
历史上三轮较为集中的增资是以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注资、汇金公司动用外汇储备注资、配股完成的,三轮集中增资后个别大行的增资则以定增方式完成。
1998年,工农中建几家大行均为国有独资,因此财政部通过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特别国债由四家银行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资金全额承购。
2004~2008年,汇金公司通过动用外汇储备的形式陆续向四大行共注资790亿美元。其中中行、建行各225亿美元,同时原有资本金全部用于冲销坏账,财政部的权益被尽数冲销。工行、农行分别为150、190亿美元,财政部原有资本金保留,汇金公司注入等额资金,即财政部、汇金公司各持股50%。
2010年, 交行、工行、建行、中行进行A/H股配股。配股募集总金额约2000亿人民币,其中交行327亿元、工行449亿元、建行612亿元、中行597亿元。其中汇金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方式筹集资金,财政部则使用预算资金参与配股。
2012年、2018年、2021年和2023年交行、农行、邮储银行则是单独以定增方式进行了增资。
三、本次国有大行增资与以往的异同
相较历史几轮国有大行增资行为,本轮增资方式有两点不同:
目的和背景不同,本轮集中补充资本提主要目的是为应对未来或有挑战。
当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高于要求,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拨备充足,符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述的“资产质量稳定,主要的监管指标都处于健康区间”。
与以往的迫切需要补充资本的以维持经营、满足监管的背景不同,此次注资大背景是地产供需模式转变,贸易战加大或有制造业生产盈利不确定性。
补充国有大行资本,可在增长模式转变大背景下,应对更多不确定性。虽然当前银行经营发展稳健,但近年随净息差收窄、利润增速放缓以及分红诉求提升,未来银行依靠自身利润留存方式来增加资本难度逐步加大,也需要提前统筹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来充实资本。
补充资本方式不同,此次集中补充资本采取定增+特别国债方式。
1998年的资本补充是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后直接注资;2004~2008年则是汇金公司通过动用外汇储备的形式注资;2010年则为公开配股,其中汇金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方式筹集资金,财政部则使用预算资金。
此次从发行方式上看属于定向增发,以财政部认购为主,少量由中国移动、中国船舶、中国烟草和中国双维投资认购。从财政部的资金来源看,是以发行5000亿特别国债筹集资金参与定增。
风险提示
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仍存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开始回暖,但恢复水平有限,未来延续低位震荡,还是能继续向常态化增速靠拢,仍需密切跟踪。消费如持续乏力,则经济回升动力受限。
地产行业能否继续改善仍存不确定性。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已经持续较长时间,当前出现短暂回暖趋势,但多类指标仍是负增长,未来能否保持回暖态势,仍需观察。
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
地缘政治冲突仍存不确定性,扰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风险偏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翻翻股票配资,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