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玉
由广大爱好者自制,和田玉知识共享平台——全网唯一
1755篇原创内容
想来我们这些真正喜欢和田玉的人,所痴迷的,不会是用它来换钱吧。较之经济价值,大家应该更关注沉积在玉器上的,近万年的传统文化。
这不仅体现在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优秀文物上,更时常流露于只言片语的措辞之中。比如“玉成其事”,这个短短仅有四个字的成语,就颇能显示和田玉的灵魂所在。
展开剩余82%这个成语出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的第八回“立新君华督行贿,败戎兵郑忽辞婚”
原文如下:“大夫能玉成其事,请以白璧二双,黄金百镒为献。”
故事讲的是,齐僖公仰慕郑世子忽的才干与气概,想与之结姻亲。于是命夷仲年私下接触高渠弥,请求其帮助,成全这件婚事。
原本这也仅是一段平平无奇的描写罢了,但此处将“玉”这个名词动词化,代表“协助、达成”,其中甚至还有“促成良缘”的意思,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与之情况相似,由《世说新语》的《卫玠别传》与《容止》两篇的内容之中,逐渐引申出的“一对璧人”,同样是形容郎才女貌,彼此般配的成语。
类似的修辞在我们的语言中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其暴露的,不只是在炎黄子孙的心目里,玉代表了对一切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更隐约的流露出,玉仿佛有一种祥和平静的气息。
在前几天的文章里,参玉也曾分析了,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其实它一直都被简单的称之为“玉”而已。是到了近现代,民众要给它取一个更加精确的名字。
却匪夷所思的舍弃了产量极高的且末,开采历史悠久的叶尔羌,曾长期管辖和田的于田地区,反而选择了用刚刚设县百余年的“和田”冠名。
其中的集体智慧,所看重的,恰恰就是这个“和”字。而从和田玉的实际情况出发,它也的确配得上这个“和”字,不仅玉质温润柔和,尽展“仁、义、智、勇、洁”的玉德。
而且器形雕工,也无不围绕着“与人为善”的主题展开。它既没有西方的钻石、宝石那般璀璨夺目,自带盛气凌人的高傲气质。也不像翡翠那样妖艳魅惑的摄人心魄。
常与和田玉相互切磋琢磨,人就自然而然的少了戾气,变得一团和气。而与周边的人和平共处,不知不觉的就走上了家和万事兴的坦途,您又怎能不美满顺遂呢?
留意一下身边的那些爱玉之人吧!看他们是不是面带笑容,家庭和睦,事业有成,远离是非?在这之中,和田玉大概也起到了一些作用吧!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
如果你也认同“参玉”这种,不以销售和田玉牟利为目的,
希望给自己的兴趣爱好留下一小块净土的作法,
欢迎您通过点赞分享股票私募,来加入我们。
发布于: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