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位置:线上配资平台_配资交易股票_配资最好平台 > 线上配资平台 >

  • 10倍股票配资 “智驾平权”时代加速来临 提升技术安全性要软硬件兼顾
    发布日期:2025-04-19 22:13    点击次数:128

    10倍股票配资 “智驾平权”时代加速来临 提升技术安全性要软硬件兼顾

    10倍股票配资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今年2月,比亚迪率先提出“全民智驾”的概念,将车圈的战场转移到了智驾领域。随后,吉利、奇瑞、长安纷纷跟进。此外,华为鸿蒙系、广汽、小鹏等车企,也在加速智驾落地,且推进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

    然而,近期一辆小米SU7遭遇的严重交通事故,则让市场更加关注起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在争议之中,智能驾驶该如何推进?如何构建安全防火墙?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智驾平权”加速

    伴随着比亚迪智能化战略的发布,全民智驾几乎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新趋势。

    此前,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表示,2025年将成为全民智驾的元年,没有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

    “未来2—3年,高阶智驾会成为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王传福认为,智驾普及的最大阻碍是高昂的价格。基于此,比亚迪希望通过全民智驾战略,加速智驾普及。

    比亚迪发布的“天神之眼”系统,为汽车行业打响了“智驾平权”的“第一枪”。紧接着,吉利发布了“千里浩瀚”智驾方案,奇瑞推出了“猎鹰智驾”,广汽集团上市了搭载“星灵智行”系统的新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零跑汽车、北汽集团也对外密集释放各自的智驾布局信息,核心目标就是为了争夺10万—15万元的智驾汽车市场蛋糕。

    此外,华为鸿蒙系、小鹏汽车、特斯拉等对更高阶智驾的探索,也促使智驾赛道迎来加速洗牌。

    开源证券称,当前高阶智驾的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比亚迪这类车企通过大规模的智驾上车对消费者进行教育,同时通过华为、小鹏等行业第一梯队车企引领高阶智驾技术的发展。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接下来,车企之间在智驾配置上的竞争,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消费者教育,使得高阶智驾配置获得普及的同时,淘汰掉一批没有智驾开发能力或未与主流智驾供应商达成合作的品牌。

    杨菁认为,未来3—5年内,高阶智驾的方向是在L2+级的基础上向L3级技术能力的进阶,但L3级及以上的应用还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一段时间内可能还是在法规允许的框架下,虽然无法完全解放驾驶者,但尽量通过各种座舱硬件设计以及软件端的精细化开发,来提升驾驶者体验。

    有业内人士分析,“智驾平权”的趋势,将带动产业各个环节的市场空间发生变化,包括摄像头、智驾域控、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域控芯片等细分产业,都会显著受益。

    为旌科技创始人兼CEO郑军认为,“智驾平权”将加速汽车智能化普及,市场需要更具性价比的芯片解决方案。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行业快速洗牌,车企、算法与芯片厂商更要深度合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渗透率持续提升

    在今年3月底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明确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完善标准体系,并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

    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L3级及以上智驾级别的私家车,首次被允许合法上路。此前,北京已率先开展L3级路测试点,宝马、奔驰、长安、比亚迪等先后获得测试牌照。

    车企的积极布局,叠加上法律法规的持续完善,让智能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落地持续加速。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4年具备L2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达到57.3%。而据最新的预测,2025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将达到65%,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将达到76%。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表示,2025年将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10%的新车将具备L4级能力。

    在智驾赛道竞争日趋激烈火热时,一辆小米SU7在高速路段发生的惨痛事故,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引发了公众对于智能驾驶安全性的深度讨论,也让诸多与智能驾驶相关的潜在问题,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认为,没有“安全”托底的汽车,智能化只是根基不稳的空中楼阁,因为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也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

    技术验证需加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同样表示,智能驾驶需要进一步规范,电动汽车也要提高技术安全性。

    “工业中特别强调鲁棒性,就是要设备在应对复杂环节的能力。当前纯电汽车的电池和智驾的鲁棒性都很欠缺。”盘和林进一步表示,车企造车不能太急,产品竞争的关键不是智驾,也不是设计,而是安全性。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部分车企基于成本考虑,取消了激光雷达上车,专注纯视觉路线,但综合来看,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的融合路线,更利于提升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此外,不断优化算法,进行大量的测试训练,也是提高智能驾驶系统在复杂场景下决策准确性和反应速度的途径。

    “激光雷达是能够保障智能驾驶安全的一个底线,如果车企要做高阶智能驾驶,这钱还是要花的。”速腾聚创CEO邱纯潮认为,目前激光雷达的价格有所降低,车企出于安全考虑,有必要在技术路线方面做考量。

    国元汽车首席分析师刘乐认为,接下来,智能驾驶的发展会在曲折中呈现快速突进趋势,目前的汽车智能化尚未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可以认为现在仅仅是一个起始阶段。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显示,当前高阶智驾已经迈过“尝鲜期”,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万元至20万元的主流车型价格区间普及。预计到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达到20%,较2024年上半年提升近1倍。

    国金证券汽车首席分析师陈传红认为,降低成本、下探市场、提升市占率,已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城市NOA将成为智驾下一个竞争点。2025年有望成为城市NOA发展历程中的关键里程碑,城市NOA会切入15万元—20万元主流细分市场,预计将成为未来2—3年各厂商竞相发力的关键点。

    “中高阶智驾加速落地,则会驱动中大算力芯片需求,对于国产芯片企业来说10倍股票配资,这会是很好的替代机遇。”陈传红分析,特别是智驾SoC芯片作为车辆实现智能驾驶功能的中枢大脑,需要统一实时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并进行复杂逻辑运算,因此对其计算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伴随智驾功能升级,智驾芯片算力需求也持续提升。





Powered by 线上配资平台_配资交易股票_配资最好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